政策规范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微众信科探路“去
2025-06-24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自2025年6月15日起施行。政策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也为数字创新留出发展空间,微众信科等科技企业正通过“去中心化”模式重塑供应链金融生态。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500)this.width=500 align=center hspace=10 vspace=10 rel=nofollow/
《通知》直击供应链金融三大核心问题:建立全口径债务监测机制防控核心企业信用扩张风险,明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付款期限最长不超1年,严禁强制链上企业接受高息融资。特别要求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回归“信息中介”本质,未持牌不得开展支付结算、融资担保等业务,所有金融活动须纳入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在强化监管框架的同时,明确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多样化供应链金融模式,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创新。这为科技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政策接口——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应通过“四流合一”数据整合,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
近日,微众信科CEO王锦胤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谈到,微众信科深耕普惠金融十年,其“票链贷”解决方案恰与政策导向形成共振。“我们通过解析企业涉税经营数据等信息,替代传统依赖核心企业确权的强资源模式。”该模式已助力17家银行实现“去中心化”授信,累计为2万家链上中小微企业提供超300亿元融资。
这种数字化创新有效破解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双难”困境:既避免核心企业过度授信风险,又解决链上中小企业确权成本高企问题。在某国有大行深圳分行的合作案例中,微众信科赋能银行通过交易数据分析评估企业信用情况,替代原有的核心企业担保模式,实现从产品设计到获客的全流程线上化。
新规要求的“回归信息服务本源”,实则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催化剂。微众信科作为企业征信持牌机构,创立标准产品“票链贷”解决方案,同时聚焦出口、白酒、电子商务、政采、医药等供应链细分产业,为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风控赋能。王锦胤表示,“相信未来三年,我们助力的小微企业量级或将从1000万家扩大到2000万家。”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微众信科的“去中心化”实践正在重塑产业金融生态。“过去链上企业数字化能力相对小微信贷和消费信贷较弱,银行若想实现整批授信,就要把握其交易流、资金流、物流,这就需要搭建一体化风控体系,基于微众信科积累的300余家银行客户基础,在小微企业与细分行业场景下的评分模型具备差异化优势。微众信科正是将核心能力顺势嫁接其中。”王锦胤补充谈到。
随着政策规范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演进,供应链金融正在监管框架与市场创新的平衡中,书写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