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坑惨了!日本花7亿美元高价买印度稀土到手发
2025-07-31
太难受了,直到中国开启稀土溯源机制,日本才知道,自己号称完全脱离中国,向印度买了十三年的稀土,实际上大部分还都是中国的。
而印度也是在今年断了对日本的稀土供应协议,倒不是因为被发现了,而是印度自己从中国买的稀土也不够用了。
当全世界受到中国稀土的制约时,哪怕日本被印度坑了,第一想法都不是找印度的麻烦——必须先跟中国买稀土。
铃木汽车静冈工厂的流水线陷入死寂,数千个未组装的“雨燕”小型车骨架在无声诉说着一个产业的窒息时刻。
2025年5月,铃木汽车静冈工厂的流水线突然陷入一片沉寂。尚未组装完成的Swift(雨燕)小型车整齐排列着,却不见一个工人的身影——钕磁体的断供直接扼住了日本汽车业的咽喉
这场停产风暴的起点,是2012年日印签署的那份“战略合作”协议。13年间,日本累计支付约7亿美元高价,从印度进口“本土稀土”超千吨。
丰田通商的工程师们曾举杯庆祝摆脱了中国稀土依赖,他们不知道,那些贴着印度标签的集装箱里,封存着一个横跨东南亚的“洗白”骗局。
当区块链溯源系统撕开转口贸易的伪装,日本人才惊觉:自己精心构筑的稀土供应链,原来只是为中国稀土贴牌的流水线年中日撞船事件后,稀土成了悬在日本制造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阶段性收紧稀土出口的举措,让日本车企陷入集体焦虑。
2012年,日本政府紧急启动“稀土多元化战略”,将目光投向储量全球第五的印度。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将中国稀土原料运往泰国、马来西亚中转港口,更换包装后伪装成“印度制造”。
丰田通商子公司高管曾信誓旦旦地宣称:“印度供应链完全自主可控。”他们没发现,13年间经手的“印度稀土”,实则是中国稀土在东南亚的“跨境换装”。
印度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向日本出口稀土超1000吨,占其开采总量的34%。
铃木汽车的停产只是第一张倒下的骨牌,丰田高管私下透露:“磁铁库存最多维持三个月。”每辆混合动力车需要2-4公斤稀土,而关键稀土价格已暴涨300%。
讽刺的是,印度自身也深陷危机。该国最大汽车商马鲁蒂铃木被迫削减40%电动车产量,因为其钕铁硼磁体库存仅够维持三周。二十余份对华稀土进口申请石沉大海,而德国大众的同类型申请早已获批。
技术替代路线同样步履蹒跚,Proterial公司实验室里,工程师们反复测试铁氧体磁铁性能。这种用氧化铁替代钕磁铁的新材料,磁能积仅有传统产品的五分之一
“它能转,但跑不快。”参与测试的汽车工程师直言。更残酷的是商业化时间表——2035年应用目标意味着十年空窗期。
但当日本专家考察欧盟提供的“先进”分离设备时,发现核心部件竟标着“中国制造”,
“没有中国稀土的日子,就像用木勺喝汤——能活,但效率是另一个世界。”丰田工程师的苦笑,道出日本制造业的集体困境。
东京大学材料实验室里,研究员用镊子夹起一块印着“印度制造”标签的稀土磁铁,检测报告显示,其与中国稀土的成分含量完全一致,明显是中国的提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