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青木不是吃相难看就是草台班子
2025-08-01
不是偷懒,也不是没东西写——说实话,是被一场重感冒打趴了。高烧到39度,几天神志不清。白天躺着发呆,晚上折腾着出汗,甚至出现过一阵子“我是不是快升天了”的恍惚感。
幸好还有女朋友照顾,今天人好多了。那些不婚主义的人,可以体验一下父母不在身边,然后来场重感冒,试试看能不能扛过去。
昨天刷公众号,看到远方青木发了一篇《〈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拍好了,3个月赚了10个亿》。
标题一出来,我人都懵了。啥玩意?白宫爱情短剧?三个月十个亿?这不比我烧到39度还发烧吗?
我第一反应就是:这明显是假的。然后去搜了下,果然——国内好几个权威媒体都辟谣了,根本没这回事,外网也查无此剧。
更诡异的是,不止青木发了,连一些带官方背景的媒体也在转,几乎一模一样的文案,一股复制粘贴的既视感。
这些年做内容,慢慢练出来一点能力——对“莫名其妙爆火”的内容保持本能的怀疑。
远方青木发完没多久就删了,那篇文章读者量不低,我截图还没来得及保存,幸好我的读者给我提供了几张截图。
结合转发矩阵一水的文案风格,我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场有组织的营销投放。
你仔细想想,前几个月短剧圈就开始流传一种说法:投一万回十万,拍一部“狗血爽剧”靠点击率分成,稳赚不赔。
这事我还真接到过好几个广告商的合作邀约,对方上来就是:“只要你发条视频或文章帮我们引流,保证月入数万。”
我一听这话就警觉了。做内容这几年见得太多,哪有这等好事?我当时就拒绝了,结果没几天,防诈中心的电话就来了。
电话那边提醒我,说我的手机号可能被诈骗集团“盯上了”,让我小心别点不明链接、别加入所谓投资群。
结果越想越明白,之前那些广告商找我合作,估计是用的一整套“收割剧本”:先砸流量吹一个短剧暴富的神话,然后用“全民投资”做诱饵,接着铺开各种所谓“短剧基金”“联合出品人”“收益分红”等话术,收割一波“信息差”用户。
跟之前的“虚拟币暴富”“AI理财助手”“元宇宙地皮”本质一模一样,甚至连话术都没改几个字。
只不过现在的目标从中年转到了青年,从退休金转到了零花钱,但收的还是你的血汗钱。
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次不仅是小作坊在搞,连有资质、有资源、有流量的“大号”和媒体都在带节奏。
这才是我真正想聊的点:如果连曾经相对可信的信息渠道都被用来带货、带韭菜,那我们还能信谁?
评论区里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留言:“在哪投?靠谱吗?”甚至有人晒出了自己的转账截图,满脸兴奋地说“我要做联合出品人了”。
回头再想想,前几天我那篇《》也招了不少非议。有人说我“理中客”,说我俩头不讨好,说爱国就得无脑赢,别老写负面。
我当时没太在意,现在反倒想多说一句:正因为爱这个地方,才更希望它别被骗子盯上;正因为觉得这代人不该再被骗,所以才会一个劲地去揭这些骗局。
你看,远方青木的文章删了,我这边想写点质疑的东西,也得小心翼翼。因为一不小心就有人贴标签、扣帽子,一不合流量主旋律,就变成“破坏团结”。
可这个时代,最该团结的不是口号,而是底线;最该守护的不是情绪,而是常识。
如果一个人真能月赚过万,他大概率不会在朋友圈里找你合作;如果一个项目真稳赚不赔,那它最不需要的就是拉你入伙。
这几天我虽然还没完全恢复,但烧是退了,脑子也清醒多了。下一篇,我想写点轻松点的东西,别再聊这些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这里是白梦,一个90后互联网从业者的观察笔记。聊见闻谈思考,偶尔碎碎念,期待和你一起碰撞灵感!
全球首款珠宝小折叠:联想moto razr 60冰钻限定版手机渲染图曝光
iPhone等美国电子产品还能买吗!英伟达被约谈 H20有后门风险:专家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