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深海稀土不会被中国卡脖子?努力15年现
2025-08-21
日本努力摆脱中国稀土依赖,努力15年竟是在“捡垃圾”,找印度供货,买的全是洗白的高价中国货
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全球产业受影响,唯独日本是例外?一直以来,日本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甚至不惜为此“捡工业垃圾”。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日本一顿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关于稀土的努力基本都打了水漂,找印度帮忙还惨遭“杀猪盘”。中国稀土卡不住日本的脖子?那是你不了解中国稀土到底有多强。
受历史因素影响,日本对中国始终怀有很大的戒心,一方面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帮着美国想尽办法打压中国;另一方面始终想摆脱中国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稀土号称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用量不大但绝对不可或缺,尤其适用一些高精尖的产业,更是离不开稀土。同一款产品,用稀土和不用稀土,完全是两个概念。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稀土供应方,各个国家想要用稀土,基本避不开中国。可以说中国稀土产业打个喷嚏,都会给全球相关产业带来巨震。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不可撼动,但日本鉴于和中国历史纠葛,一直致力于摆脱中国稀土的影响,最好当然是自给自足。
为了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日本多年前就开始回收废旧工业品中的磁体,这类永磁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就会用到稀土。
日本回收这些用过的“破烂货”,就是想从中再次提取稀土,满足自己的工业生产需求。变废为宝当然是好事,但想通过“捡垃圾”提炼稀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日本这种小家子气的做法,让国内的“日吹”与有荣焉,大肆宣传日本果然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不放过任何回收利用资源的机会。
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日本一顿操作猛如虎,搞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工业垃圾捡了不少,提炼稀土却是一无所获。
回收利用的道路走不通,日本又想着改进产品制造方法,研发不使用稀土的替代配件,但缺少稀土加持的零部件,始终比不上用过稀土的部件。
被逼无奈之下,日本又求助印度,希望印度能提供稀土。这可就是病急乱投医了,印度根本没有稀土加工能力,哪里有稀土供应日本?
日本耗巨资打造的“去中国化”稀土供应链,最终证实只是印度的“杀猪盘”。把中国稀土“洗白”后,贴上印度标签高价卖给日本。
从印度进口中国稀土,日本被彻底玩坏。就像欧洲自废武功,让印度当二道贩子,高价进口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一样。
让中间商赚差价,就不是从原产国直接购进,欧洲达成了对俄制裁的目的,日本也在心理上满足了摆脱中国供应链的需求,掩耳盗铃不外如是。
全球稀土哪家强?中国称第二没有国家敢称第一。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全球产业链都跟着受影响,严重者直接生产线年,我国对镓、锗等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当年6月出台的《稀土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建立稀土全产业链监管体制,对稀土资源进行全流程管理。
2025年2月,钨、碲、铋等新一批稀土材料纳入出口限制;4月,在中美关税战暂告一段落时,中国再次出台措施,加强七类重稀土的出口管制。
刚谈好的关税协议,美国是肯定不敢作废的,否则也没必要在对中国加税后,再上赶着求中国谈判。但中国稀土的出口管制,不仅没有丝毫松动反而进一步加码。
外国企业想要采购稀土,只能先向我国有关部门递交申请,审核通过后才能获得进口配额
宙斯盾雷达的换代周期也被迫增加18个月,不是美海军厉行节约不舍得按时换,实在是没有足够的稀土原料生产新雷达。
美国已经算是能扛的了,在我国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出台没多久,印度就首先扛不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陷入“稀土库存危机”,很多生产线被迫降低产能甚至停产。
估计储量1600万吨,其中重稀土占比较高,而这正是相关产业急需的稀土材料。
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日本的稀土产业丝毫没有进展,所有稀土材料还要靠中国供给,时刻得看中国的脸色。
如果是早些年,肯定有类似意读这样的“公知杂志”出来鼓吹,日本非常注重保护本国的资源,宁可花钱进口别国的资源,也要把自己的资源保护好留给子孙后代。
日本目前根本没有相应的开采设备,以日本目前的技术,最多也就是做到海底取样,想大规模开采根本不现实。就算是强如我国,也只能在4000米的海底挖矿。
日本已经做过估算,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稀土价格飙升到历史最高位,在此基础上再连涨20年,日本自己加工稀土才会不亏本。
我国稀土储量占全球40%左右,虽然储量不小但还没到完全垄断的地步,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稀土矿,也有开采稀土的条件。
稀土加工最尖端的技术在中国,诸多专利也掌握在我国手中,还有着完整高效的产业链,稀土加工领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和中国竞争。
虽然其他国家一些国家,也有一定的加工提炼能力,但提纯99.9%和99.9999%,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稀土产品,使用场景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