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二十载丨“碳”寻龙港绿色宝藏 剩菜剩饭也
2025-08-25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多年来,龙港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浙报集团温州分社联合龙港市融媒体中心推出《逐绿二十载》栏目,聚焦龙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生动探索与实践。
这个夏天,藏身于龙港新城产业集聚区的一处文体公园人气颇高:白天接待来自各地的研学团参观体验;夜幕降临后,附近厂区的工人或相约前来运动,或带着过暑假的“小候鸟”来玩耍消夏。
公园就位于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这是温州首个集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科研和生产、环保宣传及居民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环保循环产业园项目,主要任务是将城市污水及各类固体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又可满足周边市民体育健身、参观游玩等需求。
深刻理解“双碳”目标的战略内涵,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龙港将增绿减碳的理念融入日常生产与生活之中,积极探索构建多废协同处理产业链,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更为温州强城行动注入澎湃的绿色活力。
撤镇设市后,龙港人口不断集聚,产业持续扩容,尤其作为印刷业和礼品业重镇,每日要面对2000多吨固体废弃物的“压力测试”。
“原有的环保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龙港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局党委委员陈民星坦言。
一边是全国首个“镇改市”改革试验田,面临基础设施快速革新带来的垃圾处置难题,亟待破局;一边是温州市公用集团持续深化公用事业一体化改革作为惠民利企的重要一招,向“绿”聚力,赋能环保板块新发展。在双重改革的合力下,占地248亩的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应运而生,由温州市公用集团所属环保集团负责投资建设运营。
“产业园项目明确了‘双近零排放’理念,也就是‘污染物’和‘碳’两个指标近零排放。”环保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翁献明介绍,选址新城产业集聚区,亦综合考虑能源循环、安全环保、产业发展和社会效益等因素的结果。
明确了“垃圾去哪儿”,如何实现“废物变资源”?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在规划初期便考虑设施之间的功能衔接、资源与能源循环,合理布局再生水厂、固废焚烧厂、污水污泥及排水管渠污泥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建筑垃圾处理厂及危废转运平台和绿植垃圾及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厂。这些设施共同构建起“水、电、热”绿色循环链,实现“物料循环、能量回收”协同处置效应。
传统环保基础设施多呈“点状分布”,如单一污水厂、垃圾焚烧厂等,整体协同不足。“从城市发展角度,每个项目都不可或缺,与其分块建,不如建在一起。”陈民星表示,这既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又发挥了龙港“大部制”的优势,在土地报批、环保审查等方面释放政务服务效能,“园内厂站共享管网、道路、能源线路等配套,也减轻了建设投入。”
龙港这一超前布局,亦精准契合相关部委提出的“建设‘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置基地,推广静脉产业园建设模式”的指导意见。更重要的是,集群化建设,集成化运营,也为“吃干榨尽”各类废弃物,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先决条件。
作为首个投运项目,餐厨垃圾处理厂自2022年起全面接管龙港市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工作。目前拥有餐厨垃圾收运点1052个,收运线条,覆盖全市各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大型酒店等,每天定时集中收运餐厨垃圾50余吨。
“每天的处理量相当于十几头大象的重量。”在餐厨垃圾处理厂,工作人员指着厨余破碎工艺设备介绍说,收运车完成卸料后,餐厨垃圾经过大物质分选、精分制浆、高温蒸煮、除砂除杂和三相离心等工艺后,最终转化为水、渣和混合油脂。
其中,水、渣进入厌氧消化系统发酵后产生沼气用于产业园内部能源循环利用,产生的沼渣经分离和干化工序后外运焚烧,沼液可与再生水厂做碳源协同,减少药剂投加量;产生的混合油脂通过市场竞拍的形式售卖,可制成价值更高的生物柴油、航空燃料等,不仅有效解决餐厨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实现资源的高效回收利用。
今年初,这项“预处理+中温湿式厌氧+沼气综合利用”核心处理工艺,还成功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经过处理的污水,也能实现“再就业”。来到园区内再生水厂,数字化监管平台显示当前日处理规模达12万吨,主要收集处理市政污水和园区内生产废水。采用改良多段AO工艺,其再生水出水标准达到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准四类),除了供给再生水厂设备冲洗、车间清洁及厂区消防系统,还为餐厨垃圾处理厂提供除臭设备用水和地面冲洗用水,并作为产业园内湿地景观、绿化浇灌和建筑垃圾厂除尘喷淋水源,累计已为产业园节水超3万吨。
如今,每天还有1万吨再生水注入产业园周边发电厂作为工业冷却用水,以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未来,再生水还将用于龙港市河道生态补水、市政消防用水及园林绿化等多元化场景,预计每年可减少珊溪水库开采4000万吨原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建设层面,项目团队攻克深基坑开挖、超限梁施工等难题,为同类项目提供可复制的“龙港经验”;在运营层面,以市场化运作实现“环境治理费+资源收益”的可持续模式,让环保项目既“叫好”又“叫座”;“吃干榨净”的理念革新亦推动越来越多当地企业探索“废料再利用”,让循环经济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标签。
结合城市长期发展,产业园在协同规划污水处理、餐厨处理、固废焚烧等环保设施的同时,整体采用花园式设计破解“邻避效应”,打造水文化体育公园、研学基地等公共空间。
“剩菜剩饭经过处理会变成生物柴油,可以给汽车加油!”“用过的脏水处理过后可以给绿化带浇水!”“装修时拆下来的砖块可以做成井盖,盖住下水道!”……在再生水厂内的零碳研学基地,来自龙港市第五小学的孩子们参观污水处理区,看设备运转、听工序讲解,连连惊呼“太神奇了”,“原来经过正确的处理,平时丢掉的垃圾也能再次发挥作用。”
将“减污降碳·循环再生”理念融入教育实践,园区打造了环保零碳研学基地,通过互动游戏、互动投影墙、环保宣教片等形式,融合污水、餐厨、固废等废弃物处置知识科普与“双碳”宣教功能,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体验式情境教育。
再生水厂二层也被巧妙利用,打造成超2万平方米的水文化体育主题公园,拥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轮滑场等体育设施,并设有景观瀑布、茶座区、多功能活动区及儿童游乐区。
“门口登记下就能进,方便得很。”今年暑假,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持续时间至晚上9点,每天前来锻炼的附近企业员工络绎不绝。
奋战三季度,产业园迎来建设提速新阶段。眼下,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置中心项目(一期)已全面进场施工,预计2026年底完成设备安装,2027年6月投入试运行。届时,园区“物料循环、能量回用”的绿色低碳循环将完成闭环。
据介绍,产业园全面投运后,预计每年可“吃掉”城市污水约4380万吨、COD污染物排放量1.6万吨、各类城市固体废弃物30万吨;“吐出”可回收利用油脂约1500吨、资源化产品20万吨。此外,每年还能为城市节约用电量约6500万千瓦时、节约用水量约52万吨,年发电量达6500万千瓦时,相当于2万户4口之家的一年用电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息息相关。未来,随着更多项目落地,龙港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向更高层次迈进,成为龙港建设“无废城市”的核心引擎,为城市绿色未来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西路1199号中新大厦11楼 邮编:311100